深度 | 中国物流行业发展深度分析与未来投资研究报告(2022-2029)
2023-07-17
物流原意为“实物分配”或“货物配送”,是供应链活动的一部分,是为了满足客户需要而对商品、服务消费以及相关信息从产地到消费地的高效、低成本流动和储存进行的规划、实施与控制的过程。
物流以仓储为中心,促进生产与市场保持同步。物流是为了满足客户的需要,以更低的成本,通过运输、保管、配送等方式,实现原材料、半成品、成品及相关信息由商品的产地到商品的消费地所进行的计划、实施和管理的全过程。
我国物流业的发展从计划体制下的完全国有化、政府指令性,逐步转变为政府主导、市场运作的模式;其经营方式也由功能单一或简单的功能组合,逐步转变为能够提供全链路、一体化、现代化的综合物流服务。
总体来说,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历程,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。
阶段(1949年-1978年):
“储”与“运”组合
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,对生产资料和重要的生活资料(消费品)实行计划生产、计划分配和计划供应。与这种“统购统销”的流通体制相适应,各相关部门自成体系,按中央统一下达的计划,对本系统的物品进行统一的储存和运输,从而形成了国有储运企业(含仓储、运输企业)一统物流天下的局面,尤其是仓储设施,基本上集中在商业、粮食、物资、代销和外贸5个流通系统。
这一时期的物流表现为“储运”,国有储运企业成为物流的主体力量。分散在各流通系统的储运企业,主要为本系统中的各级批发企业的经销、代销活动服务,其业务活动基本上表现为传统的储存、运输及简单的包装与流通加工。严格地说,这样的单一性活动还不是现代意义的“物流”。
第二阶段(1978年-2000年):
创新发展社会化物流服务
在改革开放以后,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,迫切需要提升物流业服务水平与保障能力。商业、物资等行业主管部门。积极借鉴美国德国、日本等发达的物流发展成功经验,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措施,组织开展理论研究、学术交流与培训活动,引导传统储运企业进一步深化改革,推动传统储运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变。
1992年5月,原商业部印发《关于商品物流(配送)中心发展建设的意见》,要求商业储运企业进一步深化改革探索发展物流中心、配送中心,并对上海、广东等地的部分商业储运企业进行试点;原物资部也在同期组织物资代理与加工配送试点。
1995年8月,原国内贸易部印发《关于进一步推动商业物资储运业改革与发展的意见》,提出储运业改革与发展的目标,是逐步建立与生产和流通协调发展的,以专业化、社会化、现代化、国际化为特征的储运体系。
在这一阶段,储运企业从行业自身特点与优势出发调整经营方向,储运主业不断加强与发展,物流功能进一步完善,并逐步向现代物流(配送)中心发展。
一是在仓储方面,坚持贯彻“四好”标准,保证商品储存的安全与质量,仓租水平大幅提升;二是在运输方面,充分利用商业系统中转运输网络,开展“一条龙”运输及综合配套服务,或是将汽车队与铁路及集装箱运输紧密结合,发挥综合运输效率,或是在全国主要交通要地设立配货点,发展全国或区域性的公路网络运输;三是在物流(配送)方面,广东、云南、北京、湖北、上海等地商业储运公司已经不同程度地开办了商品代理与配送业务,配送的品种不断增加,辐射面不断扩大,初步显示了储运企业开展社会化商品配送的优势与潜力。
第三阶段(2000年-2010年):
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
新世纪开始,物流业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,加强对物流业的发展规划,物流政策环境得到明显改善,我国现代物流业步入快速发展轨道。
2000年,我国“十五”物流发展总目标正式确立;2001年,原经贸委等六部委印发《关于加快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》;2004年,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九部委出台《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》。各地也纷纷出台相关法规和政策措施,规划建设物流园区、物流中心、配送中心,有效地促进了各种物流功能和要素的集成与整合。
在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推动下,相关企业积极参与,转型或创新发展现代意义的物流业务,我国物流产业规模不断扩大,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,民营物流企业与外资、中外合资物流企业快速发展并形成一定规模,涌现出一批现代化的物流中心、配送中心,区域性物流网络逐步形成。这一阶段,我国物流行业呈现出可持续发展的态势。
第四阶段(2010年-目前):
物流业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
2011年国务院办公斤印发《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》,提出切实减轻物流企业税收负担等具体措施;2012年,商务部发布《关于促进仓储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》,引导仓储企业由传统仓储中心向多功能、一体化的综合物流服务商转变;2016年,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和改革委员会《物流业降本增效专项行动方案(2016-2018年)》。2019年2月,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部门联合印发《关于推动物流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意见》出台构建高质量物流基础设施网络体系等措施,以巩固物流降本增效成果,增强物流企业活力,提升行业效率效益水平畅通物流全链条运行。
目前,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:
物流行业集中度低,导致市场竞争激烈,呈现的降低服务价格为主要竞争手段的特点,行业整体缺乏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。进入门槛低导致物流业集中度低,价格竞争激烈的重要原因之一。近年来集中度随不断提升,但行业仍缺乏具有定价权的龙头型公司。
规模较大的物流公司,可利用规模经济,在网络覆盖、运力配置等方面发挥及时、安全、低成本等优势。小企业服务功能少,综合化程度低,管理能力弱,竞争能力弱,信息能力弱,经济秩序不规范,不具备适应现代物流追求动态运作,快速响应的要求。
目前我国物流企业与制造业的联动深入发展、建立深度合作关系,物流服务范围不断向供应链两端延伸。
一些物流企业从只承担少量简单物流功能外包的第三方物流,拓展到全面介入制造企业供应链的第四方物流。在供应链上游为制造企业提供原材料与零部件采购服务、原材料入场物流服务、原材料库存管理服务等。在供应链下游为制造企业提供生产线后端物流加工服务、产成品销售物流服务、零部件、售后物流服务等,物流专业化服务水平和效益显著提高。
业内形成一批具有一定规模、富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先供应链管理企业,与此同时,政策大力支持,鼓动和引导更多的物流企业向供应链两端延伸服务范围。
近年来物流行业内的通用与专业分化趋势日益明显,专业化逐渐成为物流企业的发展方向。物流向专业化发展的趋势是由需求来决定的,企业对降低物流成本的需求越来越大,通过优化内部物流管理节约成本可增加企业利润,但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来降低成本。对专业能力要求很高,要求物流服务的专业化。
通用物流与专业物流相比,对于客户依赖度较小,市场规模更大,但竞争相对更激烈。对一些企业在物流环节中特殊要求较少的,通用物流相比专业物流,具备客户门槛较低,对自身资源要求较少,更具成本优势的特点。通用物流与专业物流的分化,有利于为不同物流需求的企业提供更适合的自身发展服务。
物流行业作为国民经济各部门运转的配套性基础行业,近年来随着GDP的发展而持续上涨,无论是工业制造业、农业、畜牧业,还是电商零售带来的个人物流需求的激增,都大大促进了物流行业的发展。此外,不断扩大的海外贸易的需求,以及多式联运的发展和效率的提升,使得外贸物流的发展也持续向好,多个因素共同促进了物流行业的持续繁荣。
截止2021年,我国物流行业市场规模约为11.9亿元。
其中工业品物流是我国物流行业的主体和中坚力量,诸如汽车、化工、机械等行业的物流需求均呈现出大批量、稳定且持续增长的特点。截止2021年,工业品物流市场规模约为106326亿元。
个人物流是近年来物流行业发展最快的细分市场,这主要得益于我国电商行业的快速发展,2021年我国个人物流市场规模约为3834亿元。